中宏網內蒙古9月29日電 “過去我們哪知道什么滲水地膜旱作技術,一直憑這么多年的老經驗低頭經營,算不上有多少效益。科技小院的建立,把最先進的技術和政策送到了家門口,不僅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實用、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法,同時也讓農作物的產值獲得了大提升,小院發揮了大作用!”劉永剛激動地說。
田間地頭、草原羊圈里,到處躍動著科技小院的專家和學生團隊,他們從實踐中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推廣、鄉土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里”,為地區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成為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科技小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一種新探索,也是新時期“科技興農”的一種新模式,是以“政府引導、科技支撐、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為發展理念,依托行業領域高層次專家人才力量構建的綜合平臺,協同“政產學研用”力量助推杭錦旗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政府引導,提供政策資金支持。栽好“梧桐樹”。鄂爾多斯市杭錦旗伊和烏素蘇木先后出臺《內蒙古杭錦旗草牧業科技小院管理辦法》,建立“領導小組+科技小院+研究中心”的運行模式,確定蘇木黨委書記為領導小組組長,首席專家為“科技小院”院長,各團隊負責人為研究中心主任,為“科技小院”人才團隊提供食宿、科研、辦公等基礎保障,實行“每月計劃+工作日志+年底考核+獎勵補貼”的管理方式,確保“科技小院”長效運轉、落地落實。筑好“溫馨巢”。結合鄂爾多斯市“人才新政雙30條”“科技新政30條”等政策,為“科技小院”人才團隊組織推薦報送“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3個、“科技興蒙”項目1個、“揭榜掛帥”項目2個,為推動農牧業發展提供項目支撐,并爭取各類政策資金支持。同時讓“科技小院”人才團隊入駐杭錦旗人才科創中心,為其打造專家辦公室、專用實驗室各1間,并購置實驗器材8件,保障工作生活無憂。亮出“金果實”。制定《伊和烏素蘇木人才經費使用方案》,在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引進人才慰問23人次,發放慰問金5.6萬元,為人才團隊發放科研項目補貼6萬元,活動經費開支5萬元,結合年底考核、工作日志等情況,對入駐“科技小院”老師、學生分別給予500元—1萬元不等的獎勵補貼,每年獎勵資金不低于3萬元,讓人才團隊在細微處感受到鄂爾多斯暖城“溫度”。
產業支撐,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杭錦旗伊和烏素蘇木今年獲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正在大力發展以肉牛、絨山羊養殖為主,向日葵、玉米種植為輔,水稻、果蔬種植和水產養殖為補充的農牧業產業集群,穩步發展絨山羊、肉羊、肉牛和奶牛產業。圍繞“草”產業,引進內蒙古農業大學李國靖教授團隊成立“檸條與灌木植物產業研究中心”,開展鄂爾多斯地區檸條栽植治理庫布其沙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究,為伊和烏素蘇木開展以檸條種植為主的“百萬畝草牧場修復計劃”提供頂層設計,目前已建成檸條育種育苗實驗基地500畝、檸條平茬實驗基地500畝,內農大博士、研究生實地開展檸條育種、平茬實驗20人次;引進內蒙古農科院李子欽教授團隊成立“伊和草產業研究中心”,開展“優質牧草和鄉土植物資源收集與適生品種培育與產業化研發”項目,并聯合中國農科院聯合申報市農牧局“揭榜掛帥”科技項目。圍繞“羊”產業,引進國家肉羊體系首席科學家金海教授團隊建立“伊和肉羊產業研究中心”,開展多羔肉羊新品種選育、肉羊經濟雜交體系建設等研究,在什拉烏素種羊廠開展“1000枚胚胎移植制種項目”,首批115只胚胎移植薩福克“羊寶寶”健康出生,伊和烏素蘇木獲評“國家級肉羊產業強鎮”榮譽,肉羊產業蓬勃發展。圍繞“乳”產業,引進內蒙古農業大學雙全教授成立“高端營養食品產業研究中心”,開展自然放牧條件下鄂爾多斯駝乳營養性和生物特性、駝乳新產品開發等研究,培育的“恩亙蘇”駝奶產品獲批SC認證,現已開展駝乳營養特性實驗4期,開發駝乳飲品、駝乳酸菌產品4個,并在鄂爾多斯蒙醫院開展駝奶降糖臨床試驗30人。這些產業鏈研發的最新技術將由“科技小院”及時分享,不斷探討新方向,助推產業發展壯大。
平臺賦能,搭建人才支撐橋梁。鄂爾多斯市杭錦旗伊和烏素蘇木的內蒙古杭錦旗草牧業科技小院,圍繞鎮域“種—養—產—加—銷”生態全產業鏈布局,下設“1站6中心”人才服務平臺,引進李子欽、金海、李國靖等6支人才團隊聯合開展荒漠化草原生態草牧業高質量發展研究,發掘攻關草原生態修復、人工飼草種植、優化畜牧結構等農牧業“卡脖子”關鍵技術。截至目前,先后建成“國家肉羊產業技術示范與成果轉化基地”“內蒙古草業科學成果轉化與示范基地”,由金海老師團隊負責規劃、設計、施工完成的標準化養殖棚圈取得了14項相關專利,內農大紅梅團隊“以點帶面”實現11000畝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高端營養食品加工生產園區“恩亙蘇”駝奶獲批SC認證火爆開市,“西北溝甘草”馳名中外,草牧場改良模式先后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各級媒體宣傳報道。2024年4月,內蒙古杭錦旗草牧業科技小院成功獲批國家級科技小院榮譽,6月獲評自治區“十佳”科技小院。借助“科技小院”平臺,伊和烏素蘇木廣泛與科研院所、各級科學技術協會建立合作,搭建地校合作平臺,源源不斷注入知識和人力資源,實現“人才賦能,科技興牧”。
下一步,伊和烏素蘇木將優化提升“科技小院”功能,全力打造集大數據應用、育種科研、繁育推廣、飼草研究、畜產品研發、技術培訓、及產品展銷于一體的多功能“科技小院”,統籌人才和科技力量,融合草原生態、草原產業、科技創新三大核心元素,構建生態、業態、文態合一的“草原科技文化基地”及“草原產業運營平臺”,開創“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新模式,共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高媛 段彩霞 高娜 李瑞 沙日娜)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