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9月10日電 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環境優則企業興、市場旺,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在“草原村排”火爆出圈之際,鄂托克前旗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搶抓機遇優化營商環境,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發展的“金字招牌”,讓“奮進鄂前旗”迸發出無限活力。
以“草原村排”助推“體育+”活力大攀升
一個排球“打”開的發展新思路。鄂托克前旗持續推進“新媒體+”戰略,廣泛匯聚新媒體矩陣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影響力,助力鄂前旗迅速提升知名度,推動“草原村排”持續火爆,打造出一個屬于草原人民群眾的百姓文體活動平臺,通過優化“新媒體+草原村排”的線上經濟模式,鄂前旗成功塑造了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品牌IP,為鄂托克前旗的文化旅游產業品牌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借助網絡直播、短視頻賬號等新媒體渠道,村排活動得以迅速傳播,吸引了更廣泛的關注和參與,為鄂托克前旗旅游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經濟效益。
如何將“草原村排”的流量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增量”?鄂托克前旗巧妙地將排球賽事與民族文化、紅色旅游、特色美食等結合起來,構建了“體育+”的創新發展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挖掘排球運動附加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在舉辦排球賽事的同時,還在賽場周邊推廣羊皮服飾、奶制品、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設立小集市帶動傳統奶食品、鄂前旗羊肉、蒙古刺繡等產業發展。比賽獎品包括本地羊、本地牛等農特產品,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此外,鄂托克前旗還將體育項目與文化旅游相融合,精心打造了5條精品旅游線路、6處民俗文化體驗區、15個體驗項目和20多種特色旅游產品,累計接待游客14.3萬人次,有效帶動了賽事周邊消費增長,提升了賽事的影響力,將“草原村排”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群眾體育賽事品牌,實現三產有效增收。
借“草原村排”激活招商引資新引擎
招活一池水,引出一片天。“草原村排”火爆出圈后,鄂前旗聚集了人氣,不少企業對投資文旅、文創等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借勢“草原村排”助力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太乙農業集團選品人宋健被草原村排的網絡宣傳深深吸引,專程從西安“帶著資金來敲門”,帶著農特產品走出“大草原”進大超市,搭網絡“紅線”端上全國百姓餐桌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牧民增收致富。正是草原村排所營造和彰顯的良好營商環境,以及不斷創新的招商方式和多元化的功能價值,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主動來鄂前旗投資興業。
“草原村排”產生的影響,已遠超體育賽事范疇。鄂托克前旗充分用好用足‘草原村排’IP,搶抓“草原村排”帶來的新機遇,持續開展產業大招商,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最有力的要素保障服務,全力打造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的一流營商環境,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體、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濃厚社會氛圍,助力全旗經濟高質量發展。
用“草原村排”探索營商環境新路徑
從鎮級到旗級,再到橫跨五省區的范圍,進而擴展至沿黃九省區的廣闊地域,鄂托克前旗草原村排的影響力正逐步攀升,日益彰顯其獨特的魅力與活力,持續為鄂托克前旗營商環境優化提供新路徑。
在享受民間競技體育魅力的同時,昂素鎮形成了地方特色體育品牌賽事“排球特色小鎮”,成功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鄉風文明典型案例,持續做大做強草原村排品牌內涵。草原村排賽事吸引人流與企業入駐的同時,營商環境監督體驗官積極履行職責,持續發揮監督體驗作用,傾聽社情民意、“上傳下達”政府方針政策,用心感受、真誠反饋,為改進和優化服務工作建言獻策,推進營商環境從“政府視角”向“企業視角”和“群眾視角”轉變。25名受聘營商環境體驗官、企業家代表將不斷發揮營商環境監督質效、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激發市場競爭力、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推動促進全旗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持續打響“滿意鄂前旗”營商品牌。鄂前旗借助草原持續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積極發揮政務服務效能,開展政策“進嘎查、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集市、進大型活動”的“六進行動”,廣泛宣傳惠民惠企政策,提升服務質量。8月,鄂托克前旗政務服務中心上海廟經濟開發區分中心正式投入運行,為園區企業和群眾提供“一站式”零距離服務,實現了“園區事園區辦”。8月29日,邀請6家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代表,以及社區30多名群眾代表走進旗政務服務中心,“零距離”參觀體驗、“面對面”座談交流,切身感受便民利企的政務服務好舉措,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草原村排”絕不是熱熱鬧鬧打幾場比賽,而是鄂前旗“栽下梧桐樹”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的創新之舉,是探索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實踐。深入挖掘“草原村排”背后蘊含的巨大消費潛力和發展空間,全面釋放其聚人氣、引流量、促消費的重要作用,提升“草原村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依托“草原村排”帶來的人氣、商氣,探索“賽事招商”多元路徑,以招商的新突破贏得發展的新跨越,讓“體育+”成為推動全旗經濟發展的抓手,真正將草原村排的“流量”轉化為社會效益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增量”。(何慶瑩 武秀 張皓晨)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