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12月8日電 12月2日,廣袤的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齊沙漠深處,一片片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漣漪,在金色的沙海里碧波蕩漾。在這里,全國單體最大的光伏治沙項目正式并網投產,源源不斷的綠電乘著電網“高速路”點亮萬家燈火。
11月29日23時14分,由內蒙古電力集團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建設的蒙西基地庫布齊200萬光伏治沙項目配套線路工程全面投產,這條線路作為沙漠光伏匯集的新起點,將清潔綠電匯入蒙西電網500千伏主干網架,架起庫布齊沙漠清潔能源大規模送出的“空中走廊”,用高品質供電服務為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這項工程是內蒙古電力集團鄂爾多斯供電公司貫徹內蒙古自治區“五大任務”的有力抓手,是推動《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落地的重要實踐,是促進自治區“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實現的支撐保障,是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綠色工程,是保障電力供應、確保能源資源安全的品質工程。
瀚海碧波漾,綠電送遠方。條條銀線連起能源基地與用電中心,優質服務托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綠色暢想。
察勢而謀 建起能源基地大動脈
空中俯瞰庫布齊沙漠,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無際黃沙,如今已被深藍色的光伏板層層覆蓋,陽光灑在這片金沙上,熠熠生輝。光伏板下,光伏治沙項目電站副站長李飛踱步而行,不時俯下身仔細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從架起第一片光伏板起,他就駐扎在這里,看著光伏板點滴溪水匯成海。“這么大的項目能夠順利并網送電,離不開電等發展的有力保障。”回憶起建設期間的景象,李飛不時地感嘆道。
蒙西基地庫布齊200萬光伏治沙項目是“十四五”時期國家首批開工建設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是目前全國單體最大的光伏治沙項目。項目投產能夠實現治沙10萬畝,年均綠電發電量約為41億千瓦時,對于自治區構筑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障黃河上游和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綠電想要匯集送出,就像汽車想要出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電網’這條高速路。”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庫布齊業主項目部臨時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賈建清形象地描述綠電上網的原理。
供需匹配,一拍即合。2022年5月,為了保障基地新能源可靠送出,鄂爾多斯供電公司落實內蒙古電力集團工作要求,啟動了該項目配套220千伏線路建設工程。該工程包含三條220千伏輸電線路,線路全長141.272公里,一共組立鐵塔278基,其中四分之三處于庫布齊沙漠腹地。“我們堅持電等發展,通過一年的努力,在今年的10月10日前完成了線路主體建設,趕在了光伏板安裝完成前具備送電條件,隨時為新能源項目接入提供支撐保障。”賈建清介紹道。
“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是內蒙古自治區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庫布齊沙漠基地為代表的一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建設和陸續投產,是內蒙古“追風逐日”發展新能源的縮影。作為自治區新能源發展的主戰場,鄂爾多斯市提出構筑“四個世界級產業”戰略目標,著力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高地。
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察勢而謀,落實內蒙古電力集團“1469”中長期發展戰略,將電網發展規劃與能源產業發展、特高壓外送、西電東送通道有機結合,配合自治區做好四大沙漠大型風光基地規劃布局研究,全面承建庫布齊大型風光基地南、北兩條外送通道匯集工程,率先形成“網對網”新能源外送模式。配合研究各類保障性消納及六類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建設實施應用場景,助力地區獲批新能源裝機總量達50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建設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中排首位。
“今年,我們面對鄂爾多斯市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的情況,開展電網前期項目45項,總投資超過73億元,年度預計完成投資31.55億元,通過打造黃河幾字灣內‘田字形’500千伏堅強網架,建設智能靈活配電網,推進電網側儲能規劃研究布局、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與智能調度建設,豐富電網調峰手段,助力鄂爾多斯市獲批新能源項目5800余萬千瓦,全力滿足鄂爾多斯市新能源發展需求,為自治區實現‘兩率先、兩超過’目標作出更大貢獻。”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宋聰月說道。
攻堅克難 打造沙漠輸電新樣板
風沙四季肆虐、冬夏溫差極大、進沙舉步維艱……庫布齊光伏治沙項目配套線路建設面臨諸多困難條件,挑戰著建設者的毅力與智慧。
在庫布齊沙漠,一眼望不到邊,別說在沙漠里面建輸電線路,就是在大沙里面爬個坡、走一走,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艱辛。盛夏烈日炙烤,秋冬雨雪考驗,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數百名電力建設者硬是咬牙打破了“寧干平地三公里、不干沙漠一公里”的鐵律,建起了綠電外送“高速路”。
回憶起建設期間的難點,賈建清說:“環境差、路況差、現場管控難度很大。”常年暴露在風沙下,他黝黑的臉上已經出現了一道道深紋,有堅毅、有自豪,也留下了風沙刻下的印記。
建設期間,287基鐵塔中,267基建在沙漠里,其余20基雖在沙漠邊緣但涉及跨越兩條寬溝渠,施工難度非常大。業主、施工、監理三方全程監督審核,檢測到不合格的基礎拔掉重建;運輸車輛經常被困在沙子里,超過4小時混凝土就會失效,只能倒掉再運。“只要一刮風,前一天還能走的穿沙路,第二天就已經被風沙掩埋,找路大多靠感覺,施工車輛進不去,有些設備就得靠人扛。”賈建清補充道。
為了克服環境差的問題,臨時黨支部組織召開3次黨小組會議,共同協商制定了黨員作業面、劃分了黨員責任區,業主項目部黨員每天進行巡視檢查,負責探路和現場督察;施工項目部黨員嚴把施工安全關、進度關和質量關,監理項目部黨員及時監督施工各個環節的履職情況。
建設期間,現場管控是難點。沙漠中最多同時作業5個點,看似很少,但是在沙漠環境差和通行不利的影響下,現場管控尤為困難。為了安全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賈建清經常從早到晚奔波在沙漠里,和施工、監理單位持續做好現場管控,多次完成跨越鐵路、公路以及客戶側線路等高風險等級的作業任務。
沙漠立鐵塔,銀線越黃沙。在庫布齊項目建設期間,建設者們克服了物資運輸、氣候多變、地形復雜等困難,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然而,要將線路建好建強,當然也離不開創新舉措的支撐。
為了提升施工人員的安全系數,庫布齊項目部為所有登高作業人員標配防墜器,由第一個上塔的施工人員將攀爬繩固定至鐵塔高處,后續登塔人員都將防墜器綁至攀爬繩上,為登高人員再加一層安全保障。在進行線路跨越作業時,為了保證新建線路不觸碰帶電線路,建設者們借助無人機利用4厘米的絕緣繩進行封網,進而引入8厘米、12厘米的絕緣繩,織起一張大網,保障新建線路和帶電線路之間符合安全距離。同時,創新使用滑車的方式,在兩根封網承重繩上掛上滑車,由負責人通知地面人員控制長繩的松緊程度,做到拆網時設備不觸碰下方線路,從而消除風險隱患。
品質服務 提升客戶用電滿意度
走進庫布齊潔能220千伏光儲電站,李飛詳細介紹著光儲電站的基本情況,如數家珍。嶄新的設備在沙漠中泛著銀光,源源不斷的綠電匯集到這里,進而送入蒙西電網。
庫布齊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共涉及3座客戶側光儲電站,潔能電站是其中之一。綠電從光伏板匯集到電網,最先到達的就是光儲電站,如何保障客戶側變電站按期高質量投運,成為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客戶工程師李新華的“心頭大事”。
“一定要加強全過程管控,為客戶做好服務!”項目并網申請發起當天,鄂爾多斯供電公司便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前移服務端口,層層落實責任,建立內部協同聯絡機制,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并網服務。
“我們推行雙經理服務制,在建設過程中,客戶經理與配套工程項目經理高效互動,推動項目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客戶服務中心客戶工程師李新華主動對接客戶,將辦電各環節的工作重點、注意事項及所需資料等全部梳理并一次性告知客戶,同時建立工作聯絡群,隨時為客戶答疑解惑。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鄂爾多斯供電公司組織“電靚暖城”共產黨員服務隊多次深入客戶現場,根據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網格化”精準服務,實時了解客戶所需。創新采用里程碑管控的形式,為3個光儲電站分別“建檔立戶”,對每個工程環節時限進行及時監控,指導幫助客戶完成OMS賬號申請、資料傳遞等工作,合理安排驗收及啟動計劃工作,提升效率的同時減少客戶上門次數,努力實現客戶零上門。
“我們利用數字化手段,創新研發了業擴事項提醒小程序,客戶工程進度每到一個節點,小程序就會自動提醒需要填報的資料和截止時間,并通過線上方式及時傳遞相關信息和資料,保障每個節點有督促、有指導、有反饋。”李新華介紹道,通過這項舉措實現客戶工程關鍵節點、事項的精準開展,為客戶工程提供了高效的服務。
“經過供電公司的指導,我們不到半年時間就能完成3個變電站建設任務,而且一次性通過驗收并完成倒送電,高效服務為我們節省了時間和成本!”看著調度屏幕上不斷躍升的新能源數據,李飛由衷地表達著感謝。
馭光而上 逐綠前行
如今,一幅綠意無限的壯美畫卷正在庫布齊沙漠徐徐展開。鄂爾多斯供電公司正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以國企的責任和擔當助力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為建設亮麗內蒙古書寫蒙電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