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7月4日電 黨旗高揚,迎風獵獵;黨徽閃光,熠熠生輝。一面面黨旗,指引著行動方向;一枚枚黨徽,鐫刻著使命擔當。
當前,內蒙古自治區聚焦完成好“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圍繞這兩件大事,內蒙古電力集團深入實施“1469”中長期發展戰略,鄂爾多斯市確立了“三個四”的目標任務,方向篤定、步履鏗鏘。
電力保供沖一線、優質服務心連心、沙漠里面建電網、營商環境持續優……一項項探索、一份份答卷,是鄂爾多斯供電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領會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根”和“魂”的生動實踐。
一直以來,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深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委抓統領、專業抓融合、支部抓落實、黨員爭先鋒為工作路徑,建立黨委主導、支部主抓、黨員主戰聯創機制,以“結對共建”“書記項目”“崗區隊建設”等特色舉措,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自覺投身安全生產主戰場、供電服務第一線、電網建設最前沿,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推動安全生產、供電服務、電網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為當好內蒙古電力集團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能源服務企業排頭兵匯聚“紅色動能”。
黨建+安全生產 解決問題有了新抓手
聯建共建,攻堅克難。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將結對共建作為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抓手,通過各級黨組織聯建共建的方式,開展業務攻關、技術攻堅、主題實踐等活動,將“黨建紅”作為安全生產攻堅克難的“金鑰匙”。
來到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民族西路,抬眼望去,便會看到一座座電力鐵塔上,密布的線路有序排列,順著一個方向綿延向遠方。這就是東勝區“北六回”線路,作為東勝區電力輸送大動脈,方圓約5.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4800余戶居民都依靠它來供電。如今,這條“大動脈”也因投運時間長、電纜載流量不足、設備老舊等問題,急需進行改造。
“像北六回這樣的復雜線路改造,通常的辦法就是將線路進行停電,然后再利用幾天時間進行設備升級。”蒙電工匠、配電帶電作業處共產黨員服務隊副隊長閆源介紹道,“考慮到這條線路接帶的重要客戶和居民會停幾天電,我們決定另辟蹊徑,通過不停電作業的方式進行升級改造。”
從停電到不停電改造,看似簡單的變化,難度卻翻了幾番。首先,同塔架設六回線上開展配電帶電作業在內蒙古電力集團尚屬首次;其次,要在線路上接入一條400平方毫米、700余斤重的電纜,若用大型機械,線路設備密集、導線間距小、帶電體多,安全風險極大,若依靠人力拖拽,電纜需要安裝在18米高的主線頂端,人員施工安全風險極大……即便是配電帶電作業領域深耕已久的閆源,心里也直犯怵。
怎么辦?鄂爾多斯供電公司生產技術部黨支部給出了答案。“我們以結對共建的方式,與東勝供電分公司和配電帶電作業處兩家黨組織共同商議解決辦法。”生產技術部黨支部組織委員李玉紅說。
方案制定期間,生產技術部黨支部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黨員骨干顧廣民多次聯合東勝供電分公司和配電帶電作業處黨員前往現場進行勘測,同時邀請配電帶電技術全國領先的廣東佛山供電公司技術骨干參與方案制定,提供現場指導。“經過我們1周的現場勘察和方案制定,決定使用‘滑輪組’的方式,將電纜自下而上傳遞,既避免了大型機械作業風險,同時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顧廣民說道。
3月28日,一場關于“高空織網”的戰斗在東勝區“北六回”配網工程改造現場打響。從清晨到日暮,持續了15個小時的帶電改造工程圓滿完成,實現4800余戶居民“零感知”,進一步提升了東勝區供電可靠性,優化了用電營商環境。
如今,在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各級黨組織結對共建已經蔚然成風。對內,公司黨委加大機關黨委下設黨支部與基層黨組織的對標交流,選取主要業務黨支部與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送技術幫扶、送現場服務到基層。對外,所屬13個黨組織與街道、社區等相關方黨組織建立常態共建合作,7家黨組織簽訂了書面共建協議,成為優化用電營商環境、保障安全生產的有效載體,實現了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
黨建+優質服務 跨越提升有了新方法
創新驅動,抓實責任。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創新實施“書記項目”,將其作為載體,示范帶動基層黨組織書記履職盡責,強化基層黨組織副書記作用發揮,通過黨委點題、書記選題、基層答題的方式,將“黨建紅”作為供電服務跨越提升的“助推劑”。
“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我們的項目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快速通電,保證后續生產進度!”5月17日,暖心的一幕在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內的電力服務站上演,隆基綠能科技集團廠務部負責人澹敬濤將一面寫有“護航企業發展、助力營商環境”字樣的錦旗送到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共產黨員服務隊副隊長苗建忠手中。
隆基綠能光伏全產業鏈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項目,待項目建成滿產后,將成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單體太陽能工廠。建設初期,兩大問題困擾著客戶服務中心黨支部:時間緊,客戶項目從建設到用電必須在6個月內完成,相比同類項目壓縮時間30%;任務重,4臺12萬千伏安主變壓器同步建設,驗收環節復雜,安全、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要求高。
生產經營出難題,黨建工作來破題,這是公司遇到難題時的“法寶”。客戶服務中心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落實“書記項目”舉措,充分考慮園區和企業發展需求,將設立園區電力服務站列為“書記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升客戶服務水平。
“我們結合營銷專業化管理要求,劃分以黨員為骨干的服務型網格,將組織建在各個用電項目上。選派業擴報裝黨員骨干人員,并聯合各專業派出用電檢查、營業核算、主配網工程等黨員骨干入駐園區服務站,與園區政府、用電企業聯合辦公,‘零距離’解決園區和企業的用電問題。”客戶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郝彥博介紹道,“黨員服務隊成員定期召開工程推進會,實施里程碑管控,將所有問題解決在園區中,提前1個多月成功送電,為客戶后期調試爭取了寶貴時間。”
如今,烏審供電分公司黨委通過“書記項目”建立“3+1”共建機制,解決烏審旗農牧區用電不足問題;東勝供電分公司黨總支通過“崗區隊”建設,提升營銷業務管理水平;棋盤井供電分公司黨支部通過“三強化三推動”舉措,降低配電線路跳閘率……鄂爾多斯供電公司28家基層黨組織立足實際,聚焦堵點痛點、創新創優,定制具有本單位特色的“書記項目”,有效破解重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以高品質、高可靠、高效率的用電營商環境助力地方發展。
黨建+電網建設 黨員模范有了新作為
事業興衰,成敗在人。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緊密結合當好內蒙古電力集團排頭兵的目標定位,梳理創建公司黨建品牌體系,在黨委層面打造共產黨員服務總隊,以黨員示范崗、先鋒崗為“點”,以黨員服務隊、突擊隊、創新(攻關)隊為“線”,以黨員責任區為“面”,引導廣大黨員聚力攻堅各項重點任務,將“黨建紅”作為電網建設提質增效的“磨刀石”。
走進鄂爾多斯供電公司庫布其業主項目部,項目經理賈建清協調施工進度的電話一直不斷。過了1個小時,他終于放下電話,莊嚴地將一面紅旗插在了蒙西基地庫布齊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配套線路工程的施工進度表上。
庫布其沙漠從“不毛之地”華麗轉身為“能源綠洲”,沙漠里面“種太陽”已經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但對于電力建設者來說,在茫茫瀚海中建起電力線路,施工難度大,無異于是在天塹里面建通途。
一方面是庫布其沙漠的艱苦環境,一方面是國家部署的重要戰略,怎么辦?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給出了答案:講政治,堅決干,必干好!“為了圓滿完成建設任務,公司黨委在我們這里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由我擔任支部書記,帶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賈建清說道,“臨時黨支部劃分了業主項目部、施工項目部、監理項目部黨員責任區,選派業務能力強的黨員骨干擔任黨小組組長,每名黨員以身作則、各司其職,推動工作開展。”據他介紹,業主項目部黨員負責工程協調統籌,開展“里程碑”進度管控,進行巡視檢查和現場督查,嚴守人員安全關;施工項目部黨員負責督促施工單位標準化作業,緊盯施工流程,嚴把施工安全關、進度關和質量關;監理項目部黨員負責監督施工各個環節履職情況,嚴促責任落實關。
“沙漠里面建線路,一是環境差,二是跨越多。”談起建設期間最棘手的難題,賈建清坦言,73號至79號鐵塔建設跨越沿黃電氣化鐵路(公錫線)讓他印象最深。
電力線路跨越鐵路,最困難的就是確定跨越時間。由于公錫線跨越工程涉及呼包鄂3家鐵路單位,跨越手續復雜,賈建清帶領業主項目部成員每天奔波在現場,進行全面摸排,復測,提前3個月便開始進行相關手續辦理。經過反復協調,鐵路部門要求在不影響運行的前提下,利用180分鐘天窗期進行絕緣網拆除工作。
賈建清立即組織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尋求解決辦法。“經過大家反復討論,我們決定增加人力,并采用搭設跨越架的方式進行拆網,消除放緊線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斷線隱患,避免了施工過程對鐵路運行產生影響,同時也能保障人身安全。”賈建清說道。
5月30日,在跨越鐵路現場,大家齊心協力、緊密配合,隨著最后一根承力繩撤回,絕緣網在60分鐘之內完成拆除,相比計劃時間壓縮了一半以上。
干事創業,貴在擔當。如今,公司1338名黨員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奮斗拼搏的身影活躍在鄂爾多斯大地上,“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我承諾”,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凝聚成了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百舸爭流千帆競,砥礪前行黨旗紅。鄂爾多斯供電公司黨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確保業務延伸到哪里,組織和工作就覆蓋到哪里,戰斗堡壘作用就發揮到哪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體現在哪里,以“黨建紅”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在新時代書寫出勇毅篤行的嶄新答卷。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