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通遼市把知識產權工作作為推動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立足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積極構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知識產權發展保護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明顯優化。通遼市委、市政府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制訂出臺《通遼市“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建立了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聯席會商制度,印發了《通遼市深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促進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金融支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若干措施》《通遼市知識產權資助獎勵辦法》《通遼市創新主體高價值專利培育指導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高位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良好局面。
二是知識產權綜合實力提檔升級。有效發明專利數達606件,較去年增長73件;高價值發明專利171件,每萬人0.59件;全市商標總量達23846件,比2022年增長2552件。開魯縣獲批自治區級傳統知識產權試點強縣建設工程,全市新增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試點企業2家,新增知識產權“貫標”企業4家,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三是知識產權運用效益穩步提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要素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33億元,創歷史新高。“扎魯特葵花籽”獲批自治區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運用促進工程。引導申報科爾沁紅高粱、開魯雞心果、科左中旗血麥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8件,申請量居全區第一,全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總數達21件,列位全區第三位。2023年,共組織有關市場主體、農業合作社參加全國農畜產品展銷會、博覽會5次,為用好用活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提高公共品牌知名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是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大幅提高。積極建立完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掛牌成立自治區知識產權維權分中心、通遼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知識產權仲裁庭審保護中心。強化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有機銜接,市市場監管局、市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部門建立司法確認、訴調對接協作機制。各旗縣市區共建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站(點)83家,設立知識產權保護警務工作站4家。知識產權維權處理時間由原來的90日縮短至60日。開展知識產權“藍天”行動,共撤回非正常專利申請113件,撤回率達到100%。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辦侵權假冒案件69起,立案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5件。通遼市被確定為首批自治區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建設城市。全市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121件,審結119件,結案率為98.35%;市農牧局開展“綠劍”“雙打”行動,嚴厲查處侵犯植物新品種權違法行為;市版權局開展“劍網”行動,針對網絡視頻、音樂、文學、新聞及網絡云存儲空間、應用程序商店等領域的版權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建立健全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與興安盟、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共同簽訂了《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戰略協議》,與赤峰市簽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戰略協議》,進一步提升了跨區域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五是知識產權服務支撐更加堅實。成立了通遼市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中心,打造知識產權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設立了知識產權服務大廳,實現知識產權申請注冊、維權援助等業務“一網通辦”“一站式”受理、“一門式”解決。建立了通遼市專利導航基地,完善專利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決策機制,印發了《通遼市專利導航基地管理辦法》《通遼市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玉米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產業創新能力邁出了新步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