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念好“簡”“智”“暖”三字訣,全域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做好服務“最后一公里”。
念好“簡”字訣,提高企業群眾辦事速度
一是精簡審批材料。嚴格按照《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投資審批管理事項申請材料清單》,要求項目單位提供所需材料,無任何額外增加前置要件。
二是優化審批流程,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實行技術審查先行制度。針對工程建設領域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文本編制基本合格、達到技術審查條件的項目,先行組織專家論證和技術審查,與項目前置要件辦理同步進行,待審批要件齊備后第一時間進行批復。推行這一審批模式,可讓建設工期普遍提前20-30天,進一步加快了重點項目落地速度。
同時開展“兩優”專項行動,進一步梳理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對現有及自治區下放的事項進行了梳理。承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外部管理事項33項,內部事項3項。梳理本級職權外部事項21項,內部事項3項,下放8項。其中,共減環節10個、精簡比率13.9%;減時限688天、時限壓縮比61.8%。
深入實施“綜窗改革”,統一采用“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業務運作模式,實現所有立項事項“一窗辦”。充分整合政務服務資源,進一步加強市縣鄉三級聯動,積極推動高頻民生立項服務事項下放縣、鄉、村,全部企業投資備案事項全部就近辦理。
念好“智”字訣,加速便捷化服務覆蓋廣度
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加強部門間立項、用地、規劃、人防、施工手續數據共享,持續推進“一網通辦”,進一步擴大電子證照應用范圍,使得發改辦理的立項批復、自然資源部門辦理的用地規劃手續、生態環境部門辦理的環評、住建部門辦理的施工許可等可以共享“一網辦理”,辦事群眾可以通過在線審批平臺“一網查詢”辦理進度。截至目前,赤峰市已共享各部門信息15萬余條,包括立項信息、用地規劃信息、施工許可信息各4萬余條,民用人防建設信息1萬余條,環評信息2萬余條。
念好“暖”字訣,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溫度
“聽說市發改周六還能辦業務,我就過來試試,沒想到真的辦成了。”前來政務服務大廳發改專窗辦理項目備案的劉先生為窗口工作人員提供的延時服務點贊。
針對工作日沒時間辦、工作時間沒辦完的特殊情況提供延時服務,不斷擴大延時服務范圍。為特定時期需集中辦理業務的項目單位提供不打烊服務,2024年至今已提供延時服務30余次,服務群眾約50余人次、項目單位30余家。
同時提供審批窗口幫辦代辦服務。針對部分項目單位尤其是企業因在線審批平臺的審批手續、操作流程不熟悉,導致在線申報中出現項目基本信息表述不準確、產業類別選擇有誤,進而影響審批工作進度的問題,窗口工作人員手把手、面對面教授企業在線操作,如遇特殊情況可代替企業完成賬號注冊、信息申報等工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