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要素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落實赤峰市委、市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工作部署,赤峰市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保護資源是責任、保障發展是使命”的工作理念,圍繞重點項目落地實施,不斷細化保障措施,嚴格落實“零障礙、全方位”服務理念,做到即時受理、即時審查、即時報批、即時供應,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最優質的服務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
一、聚焦項目用地需求,提供“管家式”服務
結合赤峰市重點項目清單,認真梳理把握每個項目的用地需求,為預審選址、項目立項、規劃審查、組卷報批、土地供應及批后監管提供全流程服務保障、全過程政策咨詢。2023年,共上報國家和自治區建設用地批次和單獨選址項目報件共199件,總面積2171.7887公頃,其中,農用地2086.3702公頃(耕地484.2867公頃)、未利用地146.7777公頃、建設用地85.4185公頃。自治區已批準建設用地報件(含2022年上報)213件,批復總面積1729.612公頃,為大唐赤峰翁牛特旗西場風電場二期(擴建)20萬千瓦風電建設項目、飛鶴(阿魯科爾沁)智能化生態產業園建設項目、國家電投赤峰巴林右旗火電靈改44萬千瓦風電項目、國家電投赤峰高新區紅山產業園風儲綠色供電項目等重點項目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二、聚焦項目實施過程,不斷提升服務質效
不斷夯實服務保障基礎,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深化用地“多證合一”改革,核發統一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對各類用地項目,合并開展選址論證、踏勘論證、節地評價等工作,實行“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對重點建設項目暫未批準使用林地許可、暫未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等,在可預見的情況下,允許“容缺受理”,先行開展用地審查。在保證工作正常開展情況下,最大限度壓縮辦理時限。2023年,市級共受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報件71件,涉及用地面積2578.1835公頃。其中,上報自治區預審與選址項目17件,用地面積1876.9621公頃;辦理赤峰市赤誠教育聯合體建設項目、內蒙古能源阿魯科爾沁100萬千瓦風儲基地項目等市本級項目54件,面積701.2214公頃。在審查過程中,主動調度所屬地區出具預審選址初審意見,解決申請人報件中遇到的困難,所有預審申請均在規定的時限內批復完成,獲得了服務對象的滿意。
三、聚焦部門協調聯動,發揮綜合服務效能
指派專人到市集中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積極做好與發改、工信、交通、水利、城建等部門的溝通協調,靠前服務,主動對接,確保各類項目預審選址及時到位、持續提高用地組卷效率。及時協調調度推進各旗縣區、各部門、局內各科室項目工作完成情況。同時,局機關成立重點項目工作專班,確保規劃、耕保、管制、登記及綜合各部門各司其職,為項目實施把關定向、為遇到的問題把脈會診。2023年,市委、市政府電解鋁項目確立后,市自然資源局主動承擔起前期用地手續辦理職責,調動所屬旗縣和局內相關科室力量,專班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實行“日跟進調度、周上報進展、專人盯組件”的工作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預審選址和建設用地組卷工作,并且將涉及該項目的5個報件上報自然資源廳。一年的時間內,一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建設項目、重大能源類項目、重大民生項目得以落地實施。
四、聚焦優化利用方式,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統籌優化“十四五”期間土地利用指標,支持“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盡快落地,支持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統籌增量和存量,切實保障有效投資項目用地需求。嚴格執行土地年度計劃,對于納入國家和自治區重大項目清單的項目,在批準用地時直接配置計劃指標。深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整治,對未列入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和城鎮村批次用地以及違法用地,配置計劃指標與處置存量土地規模掛鉤。截至2023年底,全市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1萬畝、處置閑置土地0.26萬畝,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積極拓展用地指標來源渠道,有序有力推進增減掛鉤項目建設。2023年,赤峰市新增4個增減掛鉤項目區,批復總面積793.7580公頃;新增增減掛鉤指標494.2公頃,超額完成2023年度建設任務。使用增減掛鉤指標項目報件14個,總面積94.2005公頃,批復建設用地面積94.2005公頃。
五、聚焦完善工作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立足高質量發展,扎實履行“兩統一”職責,全面優化自然資源營商環境,2023年,共梳理權責清單248項、下放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核發事項3個,政務服務事項即辦件比率64.29%,實現承諾時限壓縮比率80.52%,全程網辦比率高達93.51%。推動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除首次登記外其余所有登記業務辦結時限全部為即辦即結。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及要件,提升服務水平。完善“多規合一”及業務協同平臺,進入多規合一項目實施庫項目數已達394個。加強“多測合一”管理系統應用,在系統內匯交的測繪成果已達530項,數據規模位于自治區前列。通過以上措施實現了土地資源要素快審批、強保障、優管理,為企業項目用地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精準服務的目標,真正使自然資源管理釋放出動力和活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務出便利和品質,做到了更大力度便民惠企,為項目快速、安全、平穩落地營造了寬松、有序、有溫度的發展環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