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用智能輔助系統查詢案件信息。
2021年以來,松山區人民法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加大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提高司法效能力度,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讓群眾“只跑一次”成為司法服務新常態
立案工作中,法院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對法院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常規立案信息最多報一次,切實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
加強“智慧法院”建設,通過發布網上公告,引導當事人利用“內蒙古移動微法院”小程序,進行網上立案,去年以來共成功受理網上立案589件,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訴訟,真正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更多司法力量
以“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工作導引,法院組建成立了全市首家涉企訴訟中心,搭建起一個專門面向企業的訴訟服務平臺。在涉企訴訟中心創新推行“立審執一體化”助企訴訟理念,開通涉企訴訟立案“綠色通道”,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涉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保全,讓企業當事人訴訟無障礙。
加大項目建設服務保障力度,把握好案件裁判尺度,完善信用修復激勵、聯合正向激勵機制,減少訴訟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轉變涉企案件執行理念,審慎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努力降低執行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堅決避免執結一個案子、垮掉一個企業的情況發生。中心運行以來,共受理涉企業、涉金融、涉府案件3018件,審結2098件,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最大限度地把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培育好、呵護好,讓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加強調解資源融合,逐步形成獨具松山特色的“黨委政府領導保障、法院主導創建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元調解矛盾糾紛”的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緩減免訴訟費,減少當事人維權成本,是法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最好體現。
法院多元調解中心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不斷提升矛盾糾紛的調解成功率和調解組織的公信力。此外,持續深化速裁機制改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將速裁案件受理的標的額提升,并擴大速裁案件類型,通過簡化送達程序、庭審程序、文書制作、類案集審,限定審結期限,以簡化繁,力爭通過“多元化解+速裁”工作模式,在訴訟前端分流化解大批簡單糾紛,把緊缺的司法資源用在刀刃上。中心運行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2761件,真正促使矛盾糾紛發現在早、解決在小、和解事了。
據法院多元調解中心的焦陽法官介紹,這種訴和非訴無縫對接的糾紛處理方式,不僅有助于完善區域大調解機制,更能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強化依法治區。
推動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釋放最大潛能
近年來,法院多維度入手,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完善17項審判執行管理監督制度,用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權力邊界,在更高層次實現審判權力與責任平衡、放權與監督結合、公正與效率統一,促進司法公平公正。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流、快慢分道,讓少數法官快速審理多數簡單案件,多數法官審理少數復雜案件,保障當事人及時、快捷、低成本、高效益地兌現訴權。
著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立足庭審流程、執行信息、司法公開等關鍵環節,充分利用視頻語音傳輸技術、裁判文書上網、執行信息公開等平臺,去年以來,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各類裁判文書11677份,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公開信息13028條,讓群眾參與司法、監督司法,以公開促公正。
在法治建設的蓬勃發展中,作為旗縣區法院,將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團結帶領下,以不懼未來的勇氣、膽識和擔當,勇做改革的“先鋒者”,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扎實工作,堅定不移地將改革推向深入,用心書寫新時代“放管服”改革的嶄新篇章。(通訊員 趙成)
原標題:松山區人民法院多舉措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