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11月27日電 近年來,包頭市市場監管局堅持“改革引領、數據賦能、整體協同、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則,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支撐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市場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以“互聯網+智慧監管”扎實推進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互聯網+明廚亮灶”,提升餐飲服務監管效能
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積極探索餐飲服務智慧監管模式,高標準打造包頭市“互聯網+明廚亮灶”社會共治智慧監管平臺。線下監管向線上監管的延伸,實現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多元化、透明化、陽光化、信息化,構建了“行業自律、政府監管、公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實時智能監控。平臺采取融合視頻監控、AI圖像識別、視頻存儲等技術手段,將餐飲關鍵環節加工制作全過程通過電腦顯示終端、移動設備手機APP和小程序向社會公眾展示。視頻監控AI圖像識別技術,對不戴廚師帽、不戴口罩、抽煙、垃圾桶未蓋、老鼠闖入、接打電話等進行檢測并智能告警,實現了實時查看餐飲單位后廚信息和加工制作情況。
多維高效監管。平臺對入網企業證照信息、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品安全風險等級、食品原料追溯管理、信息公開、培訓教育等信息及合規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同時,對平臺告警發現的和視頻監控發現的嚴重食品安全隱患、多次違規經提醒拒不整改的餐飲服務單位,立即現場檢查、依法進行查處、上傳平臺公示,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多維度管理。
包頭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作為包頭數字政府子項,被國家評為“數字政府”建設十五強優秀案例。截至目前,全市“互聯網+明廚亮灶”社會共治智慧監管平臺商家7836家,接入視頻設備12468臺,入駐率為全市持證餐飲單位(含備案管理)的64%,入網企業總數在自治區名列第一。全市重點領域學校幼兒園食堂、養老機構食堂、大型商圈餐飲服務單位已全部入駐,覆蓋率達100%。
“互聯網+電子處方”,提升藥品監管和服務效能
聚焦“百姓購藥難、企業售藥難、市場監管難”,秉承“有解思維”和“服務先于監管”的工作理念,深入調研,多方協調,以信息平臺為支點,以電子處方為突破口,在自治區首創建立“互聯網+電子處方”服務平臺,三位一體滿足群眾、企業和監管需求。
暢通處方渠道。通過“互聯網+電子處方”服務平臺推動藥品零售企業和醫療機構互聯互通,實現醫院電子處方向藥品零售企業流轉?;颊邟呙琛岸S碼”完成本地互聯網醫療機構網絡復診,即可獲得電子處方,解決了“藥品零售企業無處方售藥難”“老百姓無處方買藥難”和“監管部門辨識虛假處方難”的“三難”問題。
優化監管機制。平臺可根據使用情況和處方開具情況,智能搭建“藥店數據庫”“監管藥品庫”“藥師信息庫”“處方數據庫”等基礎數據架構,持續加大數據更新,對處方藥流通信息進行智慧監管,確保藥品零售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同時,平臺新增醫保統籌功能,為參保群眾享受醫保待遇提供便利。構建了“百姓省心、企業自律、監管可及”的藥品安全購銷監管新機制。
“互聯網+電子處方”服務平臺項目被列入包頭市食品藥品安全十大“示范引領”項目之一和2023年包頭市20件民生實事之一。截至目前,本市2061家藥品零售企業已全部上線,上線使用率100%,開具電子處方101.79萬張,通過“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打通了用藥“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意度和智慧監管水平。
“互聯網+NQI(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提升質量基礎服務效能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大力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意見》,積極落實“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的工作理念,以包頭市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包檢道”為載體,以重點園區工作站為切入點,深入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協同創新。
不斷豐富業務承載功能。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等質量基礎設施技術服務要素基礎上,建立6大板塊20大類項目在內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涵蓋缺陷消費品召回、強檢計量器具管理、企業標準自我聲明、質量惠民服務、公益培訓、檢驗檢測大數據查詢等質量技術服務內容的質量基礎設施線上服務平臺。
加快推進一體化工作模式。通過大力推廣“互聯網+NQI”工作模式,以“包檢道”平臺有效支撐質量基礎設施各項工作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統籌管理。在重點園區設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站,在內蒙古金屬深加工園區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標準化窗口。構建“線上線下”協作聯動的“一站式”技術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流程、全體系“一攬子”綜合技術服務。
精準對接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圍繞包頭市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綠色硅都”兩大旗幟型產業集群,線上開通稀土功能材料及光伏硅材料產業計量專欄、產業計量“綠色通道”。聚焦企業關鍵技術難題,共梳理關鍵參數測量項目技術需求56項,新建擴建計量測試能力55項、測量裝備研制及方法技術9項、編制標準和技術規范18項。著力解決產業中“測不了、測不準”問題,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包檢道”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高質量完成改革任務,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督查激勵,并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評為“服務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在全國推廣。獲批全國第八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目前,平臺注冊企業達到3168家,累計為各類企業和機構提供檢驗檢測技術服務3.9萬項次,獲評成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電子監管+陽光充裝”,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效能
以提升工業氣瓶質量安全與公共安全為目標,在全國率先實現工業氣瓶“電子監管+陽光充裝”監管模式,統一追溯標準,強化信息互通共享,大力推進工業氣瓶來源可查、流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統一建檔。通過掃二維碼建立氣瓶電子檔案,在氣瓶使用登記、定期檢驗、安全檢查、使用充裝、報廢注銷等環節采集信息,實現全周期信息追溯。充裝單位建立電子檔案,實現氣瓶建檔、充裝記錄、派送等環節管理;檢驗機構自動同步更新檢驗信息,確保氣瓶檢驗信息準確。
全程追溯。監管部門通過電子檔案建立氣瓶安全大數據分析模型,找準氣瓶制造、充裝、檢驗、使用、報廢等各環節風險點,從根本上降低事故風險,最大限度保障氣瓶安全。監察機構和氣瓶用戶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查看氣瓶在用狀態、檢驗情況和充裝信息,同時登錄“包頭市場監管”公眾號“陽光充裝”模塊,實時查看錄像和視頻回放,鎖定違法充裝行為,實現對充裝單位的實時動態監督。
目前,全市19.8萬只工業氣瓶實現信息化監管,工業氣瓶充裝單位全部實現陽光充裝,實現了工業氣瓶“線上+線下”實時動態綜合監管。
區塊鏈存證,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
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優勢,創新打造自治區首個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知識產權電子存證服務平臺——“包證鏈”,通過宣傳推廣不斷提升企業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效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充分挖掘數據使用價值。
探索推進數據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安全可信優勢,將數據知識產權和原創設計以時間戳形式保存到鏈上進行存證,生成可信、可驗、可追溯的司法互認的鏈上證據,用于證明在先創造、在先設計的權屬,免費為市場主體提供數據知識產權、原創設計等全方位保護。
加強電子證據互認。深化知識產權行政司法協作配合,聯合市委宣傳部(版權局)、中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加強包頭市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司法審判銜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存證實現電子證據互認,切實保障數據交易流通安全。
“包證鏈”平臺是包頭市在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的創新探索和積極嘗試。目前,通過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入企行動,深入企業宣傳推廣“包證鏈”平臺,針對包頭市50余家知識產權重點企業,組織開展數據知識普及和平臺應用培訓,已有備案企業4家,發放證書8張。
“鹿城溯源”,加強食品安全追溯管理
以食品領域索證索票為問題導向,創新開發“鹿城溯源”數字化信息系統并進行試點運行,實現了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索證索票記錄和溯源追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便捷化、規范化、數字化。
務實便捷高效。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責任,受企業規模、人員素質、軟硬件設備條件等客觀限制,不同信息化系統之間難以打通,無法形成有效的溯源體系?!奥钩撬菰础毙畔⒒到y通過票據信息化,整合了資金使用、進銷貨記錄、款項往來等功能,對批發、零售商之間日常大量重復的進銷貨單據生成常用模板,極大地提高票據填開效率,節省了企業購置軟硬件、年度使用和網絡服務等費用,為廣大經營者提供了一個信息互通互認、便捷高效的平臺。
夯實食安基礎。食品溯源鏈條長、難度大,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后責任追究難,證據鏈是關鍵點。“鹿城溯源”信息化系統針對商家之間貨物流、資金流、票據流的碎片化、分散化等特點,解決了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中存在的購進票據手工填寫不規范、不完整、信息真實性難以驗證、監管無基礎數據、數據鏈難閉合等難題,為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經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批準,按照《包頭市“鹿城溯源”信息系統應用工作方案》,系統搭建、前期培訓、試點運行等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全面開展“鹿城溯源”信息化系統入駐、票據填開應用等推廣應用工作。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