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陽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城市形象品質日益提升
貼心服務企業
穩就業招聘會現場
發展特色農業
盛夏時節,在石拐區761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個個項目穩步推進,一片片碧綠沁人心脾,一張張笑臉甜美可掬,一幅幅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圖”變為一幅幅亮麗的“實景圖”。
2022年上半年,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帶動,石拐區經濟運行總體穩中有增。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9.39億元,同比增長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244元和10128元,同比分別增長4.5%和6.2%……
2022年上半年,石拐區在把握大勢中搶占先機,在對標一流中找準差距,在百舸爭流中增創優勢,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逆襲之旅”步履從容,正向著建設綠色低碳、特色鮮明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先行區的目標鏗鏘邁進。
興產業、增動能,經濟建設“特而優”
隨著一聲鳴笛,數百臺大型機械開足馬力,總體規劃用地2100畝的百億重大項目明陽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在石拐區破土動工。這里,將為包頭培育千億級新能源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陽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將會帶動整個內蒙古風電產業的發展,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大型企業的進駐、優秀人才的匯集,讓石拐區生機勃勃。正是有明陽集團這樣的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落地,不僅促進了石拐區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保持強勁勢頭,又延伸了產業發展鏈條,增強了產業輻射能力,為全面建設綠色低碳特色鮮明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先行區注入強勁動能。
2022年,石拐區重大項目建設有力推進。組織實施政府投資5000萬元以上、企業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3個,總投資181.17億元,年內計劃投資25.83億元。目前已全部開復工,完成投資16.16億元,完成率62.6%。
一組組閃亮的數字背后,得益于常態化調度經濟運行之功。今年以來,石拐區創新推出縣級干部“一綱N項”包聯重點工作機制,緊扣年初提出的目標任務,深化“一三五”工作推進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持續提升存量項目服務保障水平、想方設法引進培育增量項目,千方百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組組閃亮的數字背后,得益于招商引資之力。地區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舉辦大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會3場,參加自治區、包頭市等大型招商活動5場,簽署年產50萬噸硅質生物肥建設項目、大青山軍事及工業影視基地等項目31個,協議總投資194.4億元。堅持頂格招商,上半年,石拐區四套班子及17個招商工作組累計對接企業350家,其中外出考察19次,對接企業78家;本地接待考察企業272家;累計簽約項目46個,完成年目標任務的76.7%;簽約總投資334.3億元,完成年目標任務的72.7%;落地20個、項目落地率43.5%,上半年引進國內(區外)到位資金7.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8.2%,各項任務指標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一組組閃亮的數字背后,得益于營商環境之不斷優化。地區堅持以改革統領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向改革要效能,制定《石拐區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要點及分工方案》,明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向和任務舉措。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石心實意”政務服務品牌創建為抓手全面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速推廣“網上辦”等服務模式,全區1402項政務服務事項在政務服務網實現全程網辦,實現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全面“一網通辦”;推進“一門”全覆蓋,實現線下“只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最多跑一次”,梳理完成全區30個部門1360項“應進必進”事項。深化一流法治環境建設,制定《石拐區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定程序流程圖》《石拐區人民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和備案流程圖》,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嚴格落實依法行政。組織市內40多家金融機構走訪全區重大項目,為重大項目和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不折不扣落實各級出臺的免、降、緩、返、補等助企政策,新增減稅降費約2.4億元(含留抵退稅)。幫助坤達鑫40萬噸特種鐵合金綜合資源利用一期項目協調2億元項目貸款……
今日之石拐,正處于國家、自治區和包頭市多重歷史機遇相疊加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包頭市掀起了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是對石拐區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巨大賦能。地區正圍繞文化旅游、教育康養、新能源及其裝備制造、數字經濟轉移轉化、現代物流和通用航空等重點產業,綠色發展、創新驅動、乘勢而上、融入主城,迅速開啟了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逆襲”之旅。
惠民生、促和諧,社會建設“小而美”
7月16日晚,石拐區五當召鎮青山村燈光璀璨、人頭涌動,美妙的音樂與夜色融為一體——“玩兒在石拐”首屆彩韻青山鄉村音樂節暨第二屆“歡騰喜桂圖”文化旅游季開幕式在這里盛大啟幕。
今年以來,石拐區深入推進鄉村旅游建設,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相結合,全力推進鄉村振興。202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7萬畝,加快推動肉牛、肉羊養殖產業,穩定八戒農牧、希望德康等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生產,截至6月底,全區牲畜存欄97208頭(只),比去年同期增長34.85%;牲畜出欄30834頭(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8.6%。建立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總投資1億元的花溪農業現代產業園項目建設;實施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成功爭取自治區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積極培育新業態,成功舉辦預制菜業態交流論壇會,包頭市寵物產業發展基地在石拐區掛牌。打造“彩韻青山”“味道古窯”形象IP,推進青山村、開洲窯子村、爬榆樹嘎查等示范村建設。不斷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今年以來,吸引投資1138萬元,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項目64個,收入467.9萬元,儲備新項目24個。2022年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0.22億元,同比增長1.5%。
持之以恒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和創城創衛制度化常態化,重點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區容區貌整治、社區小區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文明行為提升“五大行動”,及時調整“精細化管理”“街長制”“物業派出工作組”等方案文件內各縣級領導包聯責任和各單位包聯區域,持續推進全區城市精細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實保障創城、創衛工作的高效責任機制,著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城市風貌,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品質。
扛牢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持續鞏固提升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督察整改治理成果。堅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持續向好,截至6月底,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有效監測天數179天,優良天數157天,優良率為87.7%。
不僅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石拐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作為檢驗發展的最高標準,各項重點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居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截至6月底,城鎮新增就業185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19人,農牧民轉移就業3255人。嚴防死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扎實做好流調溯源、隔離管控、核酸檢測、消毒消殺等各項工作,成功保持“零疫情”一方凈土。全力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全區各階段、各年齡段人群疫苗接種率均保持全市前列。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全力打造“六位一體”勞動素質教育和研學實踐品牌。深入實施健康石拐行動,逐步提升區人民醫院綜合服務能力。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社會保險參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2萬人;截至目前,累計為城鄉低保對象798戶、1229人發放低保金511.61萬元。石拐舊區供水管網改造、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等十項民生實事項目穩步推進。
工作有機會,就醫有保障,政策有兜底,石拐居民的安全感、獲得感越來越足。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
2022年上半年,石拐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逐漸多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市建設碩果累累,民生事業氣象萬千……全區高質量發展之船正乘風破浪,奮力向前。站在新的起點,從不平凡中走來的石拐區正闊步邁向更高更遠的未來。全區干部群眾正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在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包頭篇章中,干出一番大事業、闖出一片新天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黃瑞 李慧 姚鐵成 張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