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5月12日電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從陰山偏遠山村到北疆農牧重鎮,固陽縣的農網架構正不斷優化升級,在“十四五”期間,包頭供電公司將投資5.64億元建設現代化農村電網,優先保障脫貧地區、革命老區以及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經濟發展,提升農村電網智能化水平和鄉村振興保障能力,讓鄉村特色產業、鄉村文旅等產業發展“電量滿格”。
“廢秸稈”變成“好飼料”
“楊所長你看,新變壓器一投運,這些設備都能正常使用了,咱們的政策可是給農產品倉儲中心幫大忙啦!”固陽縣興順西鎮倉儲中心負責人雷正江笑著把固陽供電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迎進倉儲中心大門。
為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發展生態循環農業,2021年興順西鎮成功引入第三方農牧公司在本地共建農產品倉儲中心,通過產業培育和機制構建,緊緊圍繞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積極探索秸稈產業化利用渠道。但是如何解決倉儲中心的大型機械用電問題,變成了雷正江心中的一道難關。
雷正江偶然從供電所得知,可以通過“三零”工程解決倉儲中心的用電問題,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在今年4月底,雷正江帶好相關手續去申請報裝,供電所當天下午便組織人員開展現場勘查,積極協調設計和施工方,僅用3天就完成了變壓器的新裝工作,為倉儲中心提供了充足的電力。
4月22日,合作社正式通電,雷正江聽著變壓器穩定的“嗡嗡”聲顯得非常開心。“說實話,我都沒想到電力公司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免費新建線路,架設變壓器,‘三零’服務為我們節省了用電成本,也讓越來越多的農牧民看到了回報。這樣的話,倉儲中心預計最終受益農牧民高達100多戶,村民全年收入大概可以提高1萬元左右。今年5月,就可以對50萬多畝地的秸稈進行打捆、運輸和收儲,在10月到12月,就可以收購全鎮農戶的小麥、葵花、玉米等各類農作物秸稈,品相稍好的干燥秸稈打碎成食用菌飼料,品相稍遜的秸稈賣給化肥廠發酵做成肥料供應種植業或賣給發電廠用來發電,不僅環保,還大大提升了興順西村民的收入水平。”倉儲中心負責人雷正江介紹到,秸稈變廢為寶,可節約煤炭,農林廢棄物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與生物生長時吸收的二氧化碳可達到碳平衡,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不僅秸稈可以轉變為電,還能帶動更多農民多增加收入和就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
“我們作為屬地供電企業的服務人員,應當全力滿足農牧民的用電需求,特別是像合作社這樣可以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好項目,我們更會全力支持,為老鄉送上‘小康電’”興順西供電所所長楊利平說道。
從“廢秸稈”到“好飼料”,是鄉村振興、綠色轉型的創新舉措,也是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生動踐行。下一步,包頭供電公司將繼續全面落實上級各項優化用電營商環境政策,為鄉村經濟不斷向好、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草棍棍”變成“搖錢樹”
俗話說,固陽三件寶,山藥黃芪羊皮襖。有人這樣評價固陽黃芪,世界黃芪看中國,中國黃芪看固陽,講的就是黃芪參。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使固陽縣成為我國優質黃芪繁育基地。
“黃芪品質越來越優良,產量逐年上升,這與供電公司的服務品質分不開啊!”內蒙古蒙正芪農牧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范福生開心介紹道。在黃芪儲物流園區的2號庫內,一垛垛的黃芪放在風道上風干,電腦屏幕上顯示著每一垛黃芪的溫度、濕度,現代化、智能化種植設備將不起眼的“草棍棍”變成“搖錢樹”。
自2013年開始,固陽縣將黃芪產業作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主導產業大力推廣。如今,已經形成了集黃芪倉儲庫、大型黃芪交易市場、黃芪精深加工區、黃芪產業研究基地、大宗農副產品倉儲物流區于一體的黃芪產業鏈。截至2022年4月,固陽縣黃芪生產企業和黃芪專業合作社共有31家,每年全縣黃芪種植規模約3000畝左右,黃芪產量在全國范圍內都可謂名列前茅,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黃芪優質繁育基地。
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也帶來了用電困擾。特別在黃芪開花增長階段時候,要連續保持土壤濕潤,既需要大量水分,又需要不間斷供水,數千臺水泵同時啟動抽水灌溉,會使原本有著充裕供電能力的線路電壓突降,后期烘干與加工更離不開電力的保障。所以,黃芪種植和加工用電對供電的可靠性、電壓的穩定性有很高要求。得知此消息后,包頭供電公司創新開展“提升用電體驗”特色主題服務活動,2021年,共有8家黃芪企業享受供電公司“三零”服務,大大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同時固陽供電分公司“春之語”黨員服務隊實地了解黃芪種植、加工全過程,收集企業用電需求,形成清單跟蹤閉環管理,做好現代化農業用電保障,助力產業增收致富。
為了保障黃芪產業鏈的用電需求,包頭供電公司結合近年來該區域春灌期間變壓器負荷、電能質量等數據全量診斷校驗,提前做好春灌用電負荷預測,制定科學合理的春灌保電措施。針對農灌用電,開通“春耕春灌”“三零服務”綠色通道,大幅縮減業務辦理時間。在做好日常供電線路巡視、維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網格化服務優勢,與種養戶建立互聯機制,形成“一戶一檔案”,主動上門協助企業和農戶梳理場內設備用電情況,對用戶變壓器、低壓配電柜、提灌站、電機房設備開展用電安全檢查,并逐一排查安全隱患,同時建立溝通機制,指派網格員通過“微信+電話”線上問診模式跟進企業用電情況,并向企業用電設備管理人員著重講解用電安全知識。
從旱地到水地、從粗放到集約、從人工到智能,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傳統種植業正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據了解,包頭供電公司在加大供電優質服務的同時,還不斷提升農網改造速度,預計固陽縣“十四五”期間改造農村電網10千伏配變1544臺,容量185100千伏安,10千伏架空線路2803.14公里,380伏線路2334.76公里。
“大深山”變成“打卡點”
“神奇景點石洞溝,原始樺林郁蔥蔥,這是一個能讓人打開心扉的地方!”說的就是國家AAAA級景區——春坤山生態旅游景區。春坤山海拔2340米,為包頭市海拔之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高原草甸草場。
在未通電前,春坤山附近的村民以放羊、采草藥、拾草垛為主,2013年供電公司將線路拉上了山,春坤山第一臺5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開始了運行,因為風景獨特、環境優美,旅客也越來越多,2019年,春坤山新增了酒店及住宿服務,供電公司為其完成800千伏安變壓器新裝業務,2021年又為其增容400千伏安變壓器,現在的春坤山景區可同時滿足供暖、生活照明、酒店住宿、草原牧場、灌溉水井、污水處理等多重供電,實現了景區電源點全覆蓋。
“臨近五一,我們更得仔細巡視,為游客營造一個用電安心的游玩環境。”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游客也日益增多,為全力保障旅游旺季期間景區用電無憂,4月28日,包頭供電公司春之雨黨員服務隊員喬軍和同事對轄區內春坤山旅游景區開展專項檢查活動,對景區變壓器、供電線路持續開展巡視測溫、測負荷工作,檢查臺區用電情況,及時消除供電設施隱患,確保景區旅游旺季期間安全可靠供電。
在包頭供電公司的幫助下,該景區以綠色“打底”,一直在低碳環保上下功夫,成效明顯。“我們春坤山生態旅游景區已完成‘全電’景區改造后的新蛻變。空調機組讓游客中心冬暖夏涼,電動游覽車、新能源汽車解放了游客的雙腳,以綠色出行的方式感受春坤山的生態美景,現在景區的接待設施也趨于完善,可同時接待200人用餐、100人住宿,打造出了‘低碳’‘零碳’的旅游新模式。”春坤山生態旅游景區負責人介紹道。如今,景區內的炊具也換上了電炊具,更加環保和安全,景區電能占比超過95%,已成為包頭市旅游行業的“綠色新名片”,實現了從“靠山吃飯”向“旅游富山”的成功轉型。(劉洋 張正卓)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