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戰疫守鹿城,電力保障要先行。包頭供電公司的每一位職工在屬地每一座檢測點、每一條線路、每一個防疫需要的地方連續奮戰,以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保障筑牢抗疫防線。
東河供電分公司 黨群專責 王雅慧
“緊急!東河區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急需志愿者!……”沒來得及多想,我立刻聯系了發布消息的同志,報名參加了這次志愿行動。但個人的力量總是微弱的,報名后我不由得有些焦慮,負責組織志愿者的同志寬慰我說:“我們每個志愿者就像黑夜里飛舞的螢火蟲,雖是螢光點點,微小平凡,但能匯聚在抗疫志愿服務大家庭中便閃耀出溫暖人心的光芒。”就這樣,我成為了東河區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志愿者隊伍的一員。
早上5點30分,伴著鬧鐘清脆的“叮鈴”聲,我立刻翻身起床,顧不得早起的頭暈腦脹,換好工作服奔赴今天的“戰場”。到達檢測點天還黑著,互不認識的志愿者們井然有序地做著準備工作。我被安排在信息采集工作前的一個環節,維持秩序和指導出示健康碼。
7時,準時開始檢測。重復的話不知重復了多少遍、十幾米的路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遍。就當我感到有些精疲力盡的時候,卻發現所有的信息采集員都是標準劃一的姿勢,雙手捧著手機,低頭錄入信息再核對確認,明明大家身后都有一個椅子,可誰也沒有坐下。一位采集員說:“我站著錄入信息,方便居民出示身份證,我只要調整下手機攝像頭的位置就可以完成工作。不僅效率高,而且避免二次接觸,更保障居民安全。”因為帶手套會影響操作,他們只能在零下十二度的天氣里赤著手工作,就這樣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三點,他們就站在那里,兩手架著手機,堅守了一天。我看著他們,眼眶不禁有些濕潤。是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就是因為有無數人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默默堅守,才撐起了萬家團圓,燈火通明。
夕陽西下,核酸檢測工作接近尾聲,城市的燈火一盞盞亮了起來。我看著家的方向,想著家人正在準備溫暖的晚餐,心里是前所未有的充實感,這點滴的美好與安寧不正是所有人不顧一切去守護追求的幸福嗎?
石拐供電分公司 營銷服務室主任 郭建剛
“你好,石拐舊區新增設了一處臨時核酸檢測點,臨時核酸檢測點地勢崎嶇,周圍都是山,我們沒辦法接電。”2月24日晚19點,我接到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負責人的求助電話。
接到電話后,我第一時間通知檢測點所在的環城西路供電所和急修班,帶領5名工作人員做好防護后火速趕往現場。通過五當召鎮負責人介紹,在石拐區第一次核酸檢測完成后,為了方便舊區留守老人,加快檢測速度,臨時搭設了這個檢測點。但是該檢測點地處山腳下,不便于從就近的低壓線路上獲取電源點,我們徒步至附近村民家中,從其下戶線上逐步將電源引至檢測點處,經過2小時的室內布線及電能測試后,最終順利完成了全部接電工作。
我們會繼續積極配合做好管控區的電力保障工作,同時對所轄地區政府、醫院、公安局等重要公共服務設施低壓線路再確認,對高用電量企業再排查,對負荷集中居民再巡視,確保疫情期間電網系統正常運轉。
配電帶電作業處 黨群專責 李虹澎
2月22日,凌晨5點鐘,我早早來到包頭市東河區公園路小學檢測點,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也開始認真穿戴起防護服。“穿戴前要檢查防護服是否有破損的地方,穿好后檢查防護服的密閉性,同時用透明膠帶把前端拉鎖處進行2次封閉。”
清晨7點,檢測工作正式開始。“請各位提前準備好新冠健康碼,戴好口罩,間隔1米,有序進入。”我負責的工作是疏導人員出示新冠健康碼并到指定檢測進行檢測。“大爺,您的手機不是智能手機,您需要拿上您的身份證,到4號檢測點登記檢測。”詢問、檢驗、提醒注意事項,引導人員到指定的檢測點進行檢測,一天中,我們一組四人共完成1800余人次的健康碼查驗和人員疏導工作。
下午16點,檢測工作順利完成。如果問志愿服務什么是最深刻?我會回答,全身密閉的防護服檢測人員,在零下十幾度的室外工作時候,他們的口罩真的會結冰;為減少去衛生間的次數,水真的不能多喝;脫下防護服和口罩,臉上的勒痕是真的深。
疫情的陰霾終將散去,愛和溫暖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每個冬天的句點都是春暖花開,包頭加油,包頭必勝!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