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市146家企業成功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占自治區此次入庫企業總數的32%,居全區首位。隨著一大批擁有技術底蘊的中小企業專注于產品創新,將“卡脖子”難題列入重點攻關清單,不斷帶動首府相關產業從“小而美”逐步向“大而強”轉變。
走進內蒙古大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精密設備高速運轉,自動化控制系統操控著各類工藝管道閥門,另一端,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新區、北京平谷、張家口康保縣這三個生物制品原輔材料生產基地的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運作,各類動物血清制品、去纖維蛋白小牛血、培養基、肺灌洗液等新產品接連產出,進一步拓展了產品的應用領域。
“立足全區畜牧產業優勢,我們通過產業延伸將上游養殖與生物原輔材料生產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挖掘并發揮‘牛只’價值。”據內蒙古大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偉介紹,去年公司順利通過“新生牛血清生產企業達標認證”,獲得了《新生牛血清生產企業達標合格證書》。目前,該公司年銷售動物血液制品達100噸,牛肺灌洗液28萬升。同時,為獲取高品質牛源供應,公司積極拓展上游產業,在呼和浩特市建設1個乳肉兼用牛核心育種場和2個肉牛養殖基地。
由內蒙古易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拳頭產品”無人機,在農林業領域表現卓越,無論是噴灑農藥、播種還是撒粉,都能輕松應對。不僅如此,在通訊鐵塔、風能發電塔乃至高速公路的巡檢任務中,無人機也頻繁且高效地發揮著關鍵作用。
“除了無人機,我們還研發了條幅投放器、電池冬季蓄熱裝置以及無人機捕捉器等一系列衍生產品。這些先進裝置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內蒙古易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峰告訴記者,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公司自主研發出易飛航空無人機控制系統、農藥噴灑系統、電力巡檢系統、易飛云AI智能巡檢比對系統2.0等技術,擁有授權軟件著作權25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發明專利4項,涉及無人機農業植保巡檢、無人機5G視頻傳輸、電力公路巡視等多個領域的技術。
內蒙古福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低碳、節能、綠色發展的科技領域,以高水平成果轉化為突破,以產學研聯動為手段,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獲得國家認可的33項知識產權,其中包括26項軟件著作權和7項專利技術。此外,公司還累計開展14項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活動,成果豐碩。
科技型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最具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的創新主體,也是引育壯大新動能的主力軍。截至2023年底,呼和浩特市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33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49家,數量均居全區首位。2024年以來,市科技局通過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精準培育、做好跟蹤服務等方式,落實落地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積極培育一批代表性強、引領作用顯著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在推進規上工業企業“三清零全覆蓋”行動中,市科技局創新性地建立了“科技特派員+企業”的一對一服務模式,為600家企業提供精準的技術和財務服務。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研發能力,新增有研發機構的規上企業49家,有研發投入的規上企業21家,有研發成果的規上企業35家。同時,呼和浩特市在打造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培育機制,企業牽頭組建79家創新聯合體開展科技攻關,并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孔燕表示,呼和浩特市將多措并舉、協同發力,持續提升企業研發投入,增強企業創新實力,在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實金融支持、加大人才集聚、加快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記者 武子暄 通訊員 王嘉繁 王孟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