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12月20日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呼和浩特海關緊密結合關區企業實際訴求,建立健全“問題清零”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服務企業的精準性、時效性,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全力幫扶企業減負增效。
深化調研服務,加強納稅引導
針對今年新冠肺炎對關區重點屬地納稅企業進出口業務及生產經營狀況可能造成的影響,通過對關區主要稅源企業問卷調查、對重點企業電話調研等方式,及時掌握企業納稅計劃,收集整理企業困難、訴求,針對性提出6條應對措施,引導企業納稅;依托“烏蘭牧騎+稅收征管服務輕騎兵”,在關區主要稅源企業中篩選出優質企業,與13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關企互信合作的征納關系,約定雙方在屬地納稅人管理中的責任與義務,促進關企合作實現良性互動,同時配備一對一關稅聯絡員,為企業提供“定期走訪、專人引導、重點扶持”服務;利用“中國海關信用管理”平臺申請企業協調員賬戶,搭建關企聯系溝通平臺,截至目前已通過走訪、電話、微信、平臺等答復業務咨詢300余次,及時解決企業在稅收征管方面遇到的疑難問題。
加強政策宣傳,推進稅管業務改革
統一“稅款征收”等19項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并在海關互聯網站上公示。指導各現場對一次性告知、導稅服務、最多跑一次等各項服務制度及標準進行明確規定,統一各現場稅管業務答復口徑,有效解決以往“宣傳內容雜、答復口徑亂”的服務堵點;推廣新一代稅費電子支付,提升稅收征管便利化水平,1-11月,關區新一代電子支付稅單40160份,電子支付率達到95.40%;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加大對重點稅源企業、涉稅報關單量大的未匯總征稅企業的推廣力度,做好擔保機構與重點推進企業間的協調,受理匯總征稅方式申報報關單6515票,征收稅款12.08億元,同比增長26.12%,匯總征稅比例達20.38%;優化疫情防控期間無紙化辦理稅收征管業務作業流程,推進“零接觸”辦理措施;深化屬地納稅人管理,通過對“企業底賬+納稅遵從度評估+歷年通關業務數據”的分析,開展屬地納稅企業稅款擔保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制定“一企一策”差別化服務方案;鼓勵企業采用多元化擔保方式,與轄區金融機構密切聯系溝通,提高保函重復利用率,助力轄區企業復工復產,1-11月,共辦理擔保備案21份,備案擔保金額7.78億元。
加強稅政研究,提供涉稅技術貿易服務
2022年,呼和浩特海關結合保抗疫、保民生、保就業形勢,采取書面、電話、呼關12360及企業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海關稅政調研政策,收集到稅政調整建議8條,涉及降低暫定稅率、增列子目、調整商品編碼、增設監管證件等方面,已上報有關部門,為推動自治區外向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出呼關聲音;以全國通關作業改革和“兩步申報”改革為基礎,在關區各現場實現“網上辦稅為主、現場辦稅為輔”的模式,在貨物通關作業中基本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納稅、網上結關的業務流程;按照總署統一安排,利用12360微信推送和各現場的對企服務工作群提供技術服務,編發“規范申報目錄變更及易錯點解析”“企業合規申報指引”“如何應對原產地核查”“‘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速覽”等,幫助進出口企業足不出戶便可清晰了解海關稅管領域的新政策、新要求和相關解讀。
落實優惠政策,為轄區企業減負增效
疫情期間持續推進“非接觸辦稅”,按照“辦事無需跑,服務網上辦”的思路,以屬地納稅人大數據分析為基礎,通過涉企微信群、釘釘群等方式積極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實現稅收優惠政策精準推送特定行業,確保各類政策信息第一時間送達企業;落實“十四五”稅收優惠政策,應用減免稅“ERP聯網申報+快速審核”模式,實現企業端申請表及隨附資料“一鍵申報”和海關端減免稅審核確認“秒速辦結”,1-11月為企業減免稅款1.73億元,同比增長3.28倍;保障關區進口蒙古國商品享受《亞太貿易協定》關稅減讓,做好RCEP實施工作,開展RCEP協定享惠分析預測,1-11月,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728份,簽證金額約3.95億元,享受國外關稅減免近1000萬元;根據國務院稅委會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為保證優惠政策精準送達、落實落地,建立“宣傳+服務+指導”的新型征納關系,廣泛宣傳進口煤炭“零關稅”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約40元/噸,政策實施以來的5-11月份,對蒙進口煤炭企業享受免征關稅約7.18億元。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