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銘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市總工會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管理處、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承辦,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和美術研究所、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和胡一川研究所、《炎黃春秋》雜志社、陜西省延安文藝紀念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作為支持單位的“星火不滅 精神永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藝術展”,于2025年7月28日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藝術館)隆重開幕。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徐福山主持。
開幕式現場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周慶富致辭
周慶富院長致辭表示:中國藝術研究院今年圍繞抗戰勝利80周年策劃了系列活動。本次展覽通過“文藝力量”“崢嶸歲月”和“時代回響”三個單元,以國油版雕、詞曲創作、原創作品文藝演出等全門類藝術形式完成了對抗戰精神圖譜的歷史巡禮,希望讓更多人走近這段歷史,感受抗戰精神的力量。周院長指出,今天紀念抗戰勝利,不僅是為了緬懷過去,更是為了繼承前輩藝術家“為時代立傳、為民族鑄魂”的文藝擔當,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符合時代要求的經典藝術作品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讓抗戰精神融入當代創作,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趙麗君致辭
趙麗君代表北京市總工會向蒞臨展覽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2025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抗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工會團結動員我國工人階級緊跟黨的步伐,以大無畏革命精神,奮勇投身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的革命洪流,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次展覽不僅是一次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抗戰精神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團結意志和奮斗品格,正是新時代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需要弘揚的寶貴品質。
藝術家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院長尹海龍致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院長尹海龍代表參展藝術家群體作了發言。他表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抗戰精神永遠是我們前行的動力。作為藝術家,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守藝術理想,傳承紅色基因,用藝術的力量凝聚人心,用藝術的光芒照亮未來。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委、民盟中央專職、中國美術館原館長吳為山致辭
吳為山副秘書長在致辭中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大時刻,在太廟這樣一個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地方舉辦本次展覽,不僅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也體現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他講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具有優良的革命文藝傳統,張庚、王朝聞等老一輩藝術家以藝術為武器,在文藝陣線上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以自己的參展作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逃難》為例,證明藝術可以銘記歷史、呼喚和平,充分展現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價值理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徐福山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來自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青年歌唱家何鵬演唱了原創歌曲《念奴嬌·延安抒懷》(徐福山作詞、程明作曲),何鵬、范曉霞共同演唱了歌曲《筑夢之路》(張志穎作詞、洪兵作曲)。此外,來自首都基層的勞模代表、共產黨員、退休職工組成的晨曦藝術團金秋合唱團,深情演繹了經典紅色曲目《南泥灣》和《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傳遞了源于人民群眾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深厚力量。現場觀眾被深深感染,掌聲經久不息。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青年歌唱家何鵬、范曉霞在開幕式上演出
晨曦藝術團金秋合唱團在開幕式上演出
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200余件(組),通過展現新時期中國藝術研究院各門類創作的“文藝力量”版塊,藝術與文獻館珍藏史料的“崢嶸歲月”不版塊和青年聚焦抗戰勝利主題的作品“時代回響”三個單元,從不同角度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頑強不屈、浴血奮戰的偉大歷程。冼星海先生《黃河大合唱》的泛黃手稿,將我們帶回救亡圖存的烽火年代,傾聽中華民族的錚錚吶喊;胡一川、古元等老一輩藝術家的木刻版畫以粗獷有力的刀法,刻畫出抗日救亡的激昂場景,重現中國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記錄中國藝術研究院前輩藝術家的珍貴歷史圖像,再現了他們以筆為刀、以墨為刃的戰斗身影,彰顯出民族危難之際文藝工作者的氣節與擔當;當代藝術家創作的精品力作,以現代視角重構歷史記憶,拓展了抗戰精神內涵……每一幅泛黃的照片、每一筆粗糲的線條、每一抹斑駁的色彩,都成為喚起民族心跳的時代回響。希望觀眾通過展覽,可以重溫那些在時代深淵中奮然擎起精神火炬的證詞,感受抗戰精神的偉大力量,銘記歷史,永擎星火不滅!
展覽將持續到9月5日。
展覽現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