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家具品牌班蘭(Banlan)成為首個登上設計生活權威雜志《Wallpaper》中文版特別封面的本土品牌。一貫與Dior Maison、Fendi Casa、B&B Italia等國際家居巨頭合作的《Wallpaper》,其青睞的作品與設計師往往引領行業風潮,影響全球市場走向。
此次登上《Wallpaper》中文版,不僅是中國家具在國際權威媒體視野中的一次重要亮相,也是班蘭實踐“表里如一”價值觀的強力佐證。正如《Wallpaper》團隊所言:“我們希望通過這期特別封面,呈現班蘭產品的設計美學與人文溫度,向全球讀者展示中國設計的獨特文化內涵。”
設計理念:東方文化的現代表達
以“中國現代風格”為指引,主張采用“收與藏”的設計手法,班蘭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及哲學思維融入現代家具的外觀語匯,強調抽象、簡潔、節制、詩意,呈現“平凡中的非凡”。這種對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詮釋,讓設計的“表”與文化的“里” 緊密相連,成為班蘭設計的關鍵魅力所在。
班蘭對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并非簡單復刻,而是以現代視角進行創造性轉化。其標志性的魯班幾,從古代魯班鎖結構中汲取靈感,通過改良榫卯工藝實現精密嵌合,讓千年匠藝在當代煥發新生。
這種東方韻味藏于設計細節、工藝傳承與精神內核之中,在現代語境下完成了對中國美學的創新表達。班蘭家具品牌創始人、設計師韓軼解釋道,“中國味無需刻意,教育背景與地緣性自然匯聚其中。”
營銷之道:“不打折”與“不說假話”
班蘭將“表里如一”作為品牌核心,在價格體系上嚴格踐行。其“不打折”的價格體系,通過三大關鍵舉措實現:一是統一價格標準,讓所有經銷商拿貨價一致,從源頭摒棄價格差異;二是推行轉單政策,若客戶地址在其他經銷商區域,訂單轉由對應區域經銷商服務,保障服務與價格規范;三是尋找志同道合的經銷商,確保經銷商們能嚴格執行統一價格政策,不被短期利益左右,以一致選擇筑牢“不打折”價格體系的框架 。
同時,班蘭高度重視對一線銷售人員的培養。韓軼親自當“師傅”,立下的第一條原則便是“不說假話”,如面對客戶質疑沙發硬度,銷售需誠實解釋承托式與收納式差異,讓語言的“表”與產品的“里”真實對應。售后更是誠信試金石:廣州店負責人處理客訴時,為大理石花紋偏好重新訂購轉盤,雖產生庫存卻贏得客戶推薦。
此外,班蘭堅持價格透明,公示所有產品價格、材質信息,更推出“十年質保”服務,以誠信與擔當讓消費者感受到從產品到服務的品質,真正讓每一件家具既是實用器物,也是承載匠心與信任的藝術之作。
“我賺錢有200種方法,做品牌是最累的,為什么依然選擇做品牌?是因為我做品牌不用說假話。”韓軼的這句話,正是對班蘭價值的最佳注腳——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都保持著統一的、美好的品質。
精益制造:深入毫米級的工藝細節
班蘭工廠坐落于裕豐涌水道旁,在12年前由荒廢廠房改造而成。自創立之初,班蘭便將制造環節作為班蘭“表里如一”的堅實載體。
工人們在廠房通過工序卡掃描系統,實現每項任務精準流轉。開料、打磨、涂裝等工序全流程可追溯,其中涂裝環節以手工噴槍控制油漆揮發,有些產品的R角精度要求甚至不超過0.3毫米,將“高端”從設計延伸至毫米級的工藝細節。
班蘭與世界級設計大師John Pawson推出的同名系列,更是外在設計呈現與內在工藝精度的完美契合。2024年上海發布會上,74歲的Pawson與創始人韓軼一同鉆入桌底檢查隱藏結構,最終3米長實木桌變形被控制在1毫米內。Pawson不由得感慨:“沒想到設計能如此完美呈現。”
未來展望:中國設計的全球共鳴
從廢棄廠房躍上全球設計權威封面,班蘭證明了中國設計能以原創精神,與國際高端品牌同臺競技。正如《Wallpaper》中文版所闡述的,班蘭正將中國美學與文化內涵,自信地匯入世界設計的澎湃浪潮。
班蘭的《Wallpaper》之旅,正是其“表里如一”核心理念引發的全球共鳴。從裕豐涌旁的工廠到國際頂尖設計雜志的封面,品牌以質樸堅持和真材實料的硬核底氣,重新定義了高端中國現代家具。正如韓軼的總結:“出發時的目標不是銷售額,而是快樂。12年過去,我依然快樂,這生意便真成功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