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毒肆虐,近日多個國家禁止糧食出口,農業現代化集約化的迫切性凸顯,而以農業為上游的水產養殖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特別是在近期水產飼料上漲的背景下,水產自動化養殖、全產鏈的模式的優勢顯現,如國內鰻魚龍頭公司天馬科技(603668)利用自動化和物聯網技術,引領水產行業養殖集約化和標準化,構建了“原料貿易—飼料—養殖—動保服務—水產品及畜禽產品銷售—食品終端”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鰻魚產銷量以1/3的市場份額穩居國內第一,核心產品鰻鱺配合飼料產品銷量位居世界第一,其所從事的食品加工業務也是當前市場的熱點之一。
鰻魚產量占據國內1/3市場
在傳統的池塘養殖模式下,水質、水溫都不好掌控,在面臨天氣災害和病害的威脅下,產量也會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鰻魚等水產動物,對水質、水溫恒定等要求較高,管理標準化的工廠化養殖模式應運而生,即實現裝備工程化、技術現代化、生產工廠化、管理工業化。
工廠化養殖是集約化養殖理念的主要呈現形式,主要分為陸基和海基兩種,其中陸基工廠化養殖又包括集約化流水養殖和循環水養殖。循環水養殖模式是水產品養殖模式中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形式。它與流水型養殖模式相比,可節約用水量90%以上,節約用地面積高達99%,而且通過污水處理還可以實現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型生產。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馬科技在水產自動化養殖引領行業創新,該公司在國內鰻魚市場占據1/3的份額。該公司向養殖戶提供養殖規劃、苗種投放、飼料投喂、環境調節、病害防控到養殖產品銷售信息等全方位的技術、信息支持。
據了解,陸基工廠循環水精準養殖是采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智能裝備技術來實現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水質調控、水質凈化、投飼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節能降耗、降低勞動強度和養殖風險。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種模式占地面積小但產量很高;飼料系數高,同時工廠化操作的可控性更高,可以避免干旱、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對水產養殖的影響,進而可有效降低成本。在環保等各種養殖成本高企的情況下,未來市場格局更容易向大企業、龍頭公司傾斜。
有數據顯示,工廠化養殖產量是傳統養殖的25倍以上,經濟效益是傳統養殖方式的30倍以上。
鰻鱺配合飼料穩居 世界第一
鰻魚作為高端水產品,有“水中人參”之稱,需要安全、穩定、優質的專業鰻魚配合飼料。業內人士表示,粘彈性好的鰻鱺粉料在水里懸浮性更好,更適合鰻鱺采食、飼料浪費更少。在此前相當長的的一段時間里,日本等國家控制了鰻魚飼料配方的核心技術。
天馬科技在國內首家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玻璃鰻配合飼料,不但解決了我國養鰻業長期使用紅蟲帶來的水環境污染問題,而且解決了養殖安全與鰻鱺食品安全問題,打破了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其核心產品鰻鱺配合飼料產品銷量位居世界第一,多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大黃魚、石斑魚、鱘魚等多種飼料產品在國內特種水產配合飼料市場銷售中位居前列。
天馬科技主導制定的《卵形鯧鲹配合飼料》農業行業標準獲農業農村部批準并正式發布并施行,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董事長陳慶堂擔任中國漁業協會鰻魚工作委員會會長,都說明了天馬科技在該行業的領導地位。
在行業面臨飼料漲價的背景下,該公司表示,公司主要原材料魚粉、豆粕等庫存充足,能夠保證公司生產經營需要。
發力食品終端完善全產業鏈
不過,包括水產養殖在內的養殖行業,是公認的周期性行業,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產業政策的規范,如何減緩周期性帶來的波動,是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行業人士認為,優勢企業將憑借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不斷向產業上下游延伸,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的同時,通過縱深式發展打造全產業鏈的業務模式,將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并提升企業抗風險的能力。行業競爭格局也將由單環節競爭轉向全產業鏈的綜合產品和服務提供能力的競爭。
近日,天馬科技(603668)全資子公司福建天馬水產有限公司已更名為福建天馬食品有限公司,將有效整合并發揮公司現有的活鰻、烤鰻、凍品水產、水產熟食品以及畜禽產品的產能。這被視為天馬科技業務加速向食品加工終端延伸的信號。
而食品板塊也是近期市場的熱點。4月8日,一季報業績大幅增520%-550%的三全食品(002216)強勢漲停。3月26日,發改委印發《關于多措并舉促進禽肉水產品擴大生產保障供給的通知》。當天,包括天馬科技在內的多家全產業鏈養殖上市公司均大漲。業內人士稱,這項政策也凸顯了國內食品消費的巨大潛力。
業內人士分析稱,天馬科技形成了特種水產配合飼料業務、畜禽飼料業務、水產品銷售及食品業務、動保產業和原料銷售及貿易業務多板塊業務發展新格局,構建了“原料貿易—飼料—養殖—動保服務—水產品及畜禽產品銷售—食品終端”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和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在賽道、技術、產業鏈模式均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m.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